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感到很费解动不动就哭闹,其实这是孩子表达自己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因为幼小的他们还不能分清事情的对错,也不善于用言语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只是顺从自己的意境做事。这时家长们的教育就尤为重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能做要怎么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触犯了就会得到惩罚等是培养孩子自律的基础。
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棉花糖实验——研究人员将一块棉花糖放在一个3-5岁的孩子面前。然后,研究员编个理由离开房间,但在走之前,会对孩子说:“看到这块棉花糖了吗?我现在要离开房间,如果你在我离开房间的时候吃,只能吃到这一块;但如果你能等我回来再吃,我会再给你一块。记得哦,如果你在我离开的时候吃了这一块,就没有第二块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这种为了达成另外的目标而听从研究人员的指令,抑制住自己想吃棉花糖的冲动,静静等待的能力,心理学上称为“延迟满足”。
后来相关的研究表明“延迟满足”与孩子今后的许多表现相关联——那些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更善于交际,拥有更好的成绩,甚至在数年后取得更高的成就。此外,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和不善于等待的孩子,大脑方面也存在差异。
看了上面的内容,每个家长可能都想让孩子成为那个能够静静等待,最终吃到两块棉花糖的孩子,怎么做?
1、生活中的小情境都可用来引导孩子学习自律
耐心等待,晚点打开节日礼物、生日礼物;不偷吃朋友的生日蛋糕;等待一个自己期待已久的特殊活动……都是训练自律好机会,但需注意:
● 这些情况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挑战。做之前,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这种等待很重要。
● 等待过程中,为孩子提供一些让他们分心的方法,做些别的事情,唱歌,讲故事等等。
● 要注意到孩子的“挣扎”时刻。当孩子说“我可以不只看着,能稍微摸一下吗?”你可以说“那咱们就很快看一眼,然后做些其他的事情;否则,你越盯着看,就越觉得等待很痛苦。”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他的想法,更提供一种帮助他自律的策略。
2、遵循发展规律不求一蹴而就
一般来说,在孩子3岁左右时,大脑中的“自律”组织系统才开始形成发展,在3-5岁经历一个迅速发展时期。5岁以后,该区域生长速度减缓,直至青春期。也就是说,该脑区在青春期会经历第二个发展高峰并学习一整套全新的调控技能。
所以,“可教时刻”断断续续加起来也有好几年。有时你会觉得自己看不到任何进展,因为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或许突然有一天,你就能看到明显的进步或改变了。
例如,我儿子是一个内心坚定,但又容易沮丧的小人儿。有时候他会突发奇想,试着把卡车和乐高部件连接起来;但如果失败了或者遇到某些困难,他也会心烦得嗷嗷叫,但绝不会放弃。我希望他能保持这种坚定的性格,但也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挫败感。
这时我的角色是帮他冷静下来,稍微喘口气;给他些小点心、小零食,分散下他的注意力,然后再继续。通常,他要么会接着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要么能想出一个替代方案。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既保护了他原本坚定的性格,又帮助他克服了挫折。
3、放手和控制同样重要
看着能够延迟满足自己需要的孩子把两块棉花糖都塞到嘴里,满足,陶醉地享受自己赢得的棉花糖,固然让人欣慰,部分孩子因为等待过程,而出现过度受控和焦虑的情绪,也会让人揪心。这些孩子很难从心底享受棉花糖带给他们的喜悦。所以,这项试验不仅仅是关于等待或控制,更重要的是在控制中学会灵活应对,即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控制冲动,以及尽可能地放松。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能完美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情绪上又显得很焦虑,那么你的任务就应该是尽可能让他们学会放松。
家长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并做到科学合理的引导,这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莫大的帮助。要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在双十一购物福利大放送期间,到优力优京东旗舰店购买磁性自律表(全场购满68元立减3元)给孩子制定成长计划如:自己洗脸、自己背书包、自己走路不要抱等培养孩子完成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发现应对孩子的成长变化。
下一篇: 教孩子玩七巧板,提高孩子的立体几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