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在中国可谓是无人不知,人们都知道那简简单单的 七块板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形。殊不知七巧板拼图作为中国传统 玩具在国外也甚为流传,被称为“唐图”,意思是 来自中国的拼图,还被李约瑟称为“东方最古老的消遣”。那 么,七巧板拼图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最初真的是用桌子摆出来 的吗?传统七巧板拼图源于宋代的“燕几图”。
所谓“燕几”同“宴几”,就是请客吃饭招呼客人的小桌子。说起“燕几图”的来历,不得不提宋朝一位叫黄伯恩的人。黄伯恩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而且热情好客,他首先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后来有人增加了一小几,把它改进为7张桌子组成的宴几。7张宴几可遵循七巧板拼图“勾股法”设计原理,视宾客的多少,任意拼排成不同形状的桌面。
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等,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这就是传统七巧板拼图的雏形,为后世的拼图玩具开创了先河。后来,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了“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组成,拼在一起是呈蝴蝶展翅状,分开后则可拼出一百多种图形。
现代的七巧板拼图就是在“燕几图”与“蝶翅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说七巧板拼图最初的确是用桌子摆出来的。
上一篇: 如何安装带无痕胶的磁性软白板?
下一篇: 企业文化墙设计方案是怎么来的?